當時在座的無數菩薩、十方的大阿羅漢、辟支佛等,聽到阿難的啟請,無不非常高興,大家都靜靜地繞在佛陀四週,恭候親聆聖教。
世尊在大眾中,伸出他金色的手臂,輕撫阿難的頭,顯出無限的慈祥,告訴阿難及大眾說:「有一種三摩提3,名『大佛頂首楞嚴』4(定之總名),這是三昧之王,若能證到楞嚴大定,即可任意入一切三昧,就像如意寶王那樣,能隨意出生一切珍寶。這『大佛頂首楞嚴王』,具足六度萬行,是十方如來超越生死苦海,通達涅槃的至上法門,莊嚴的正道。你欲研究無上菩提,開佛知見,當先認識佛的無見頂相,現在專心細聽。」
佛慈和地對阿難說:「你我共一血統,情如同胞兄弟,我今問你,當初你是見到什麼好處,決定捨棄世俗的深重恩愛,發心跟我出家?」
阿難老實地回答:「我因見到如來的三十二相好,勝妙莊嚴,世無倫比,身體瑩潔,恍若琉璃,如紫金光聚。我常這樣思惟5(即第六意識),如來這種莊嚴的妙相,決不是世間欲愛所成的肉身;欲氣污濁,父精母血,腥臊交雜,怎能生出這樣清淨莊嚴的勝相。因此非常渴仰,故決心跟隨佛陀,剃鬚落髮,出家修道。」
佛安慰說:「很好,阿難!你因見我三十二相,就能割愛出家,不失為世間的大丈夫。不過這厭染求淨的一念,也正是眾生知見,一切眾生,從無始以來,所以生死相續,病源也就在這一念,都是不知自己本有一常住不變的真心,本自清淨光明的緣故。完全以意識妄想,作為自己真正的體性。妄想非真,眾生卻認假作真,以致沉浮生死苦海,輪轉六道,永無了期。
你現在要想研究無上菩提大道,希望真實發明,自己本具不生不滅之真性(根性),先當以直心6,回答我的問題,不得半吞半吐,支吾以對,這樣便名為委曲相。十方諸佛,皆以直心而越生死,一超直入妙莊嚴海。心直言直,內外一致,自初發心,直至妙覺,其中永無任何委曲相。
阿難你當初發心出家,既是因為見到我的三十二種相好,產生渴仰的心情;我今問你,是用什麼看見?誰在愛樂7?」
阿難照實回答:「世尊!觀見和愛樂,是用我的心和眼。因眼見如來勝妙莊嚴的相貌,自然心生愛樂8,所以發心出家,願離生死苦海。」
佛說:「依你的話說,真正的愛樂,是因為你有心和眼,這樣就該先知道心、眼的所在。若不知道心、眼的所在,就無法征服染污和擾亂你本性的塵勞。
譬如有一國王(喻本覺真性),受賊寇侵擾(「賊主」喻六識妄心,「賊伴」喻塵勞,「眼」為賊媒,引識奔走),決心發兵(喻定和慧)討伐之前,必先知賊寇嘯聚的所在,才能用兵剿滅。現在使你沉淪生死,輪轉六道,就是你的心、眼在作祟。現在問你,可知你的心和眼在何處嗎?」
後阿難執眼在面上和心在七處:
1 | 執心在身內 |
2 | 執心在身外 |
3 | 執心潛眼根 |
4 | 執心分明暗 |
5 | 執心則隨有 |
6 | 執心在中間 |
7 | 執心乃無著 |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